最近在读《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开篇讲了一个观点,产能要和效能(产能)平衡。这是一个之前从未认真思考过的概念。更多的时候或者说做更多决策的时候,我考虑的是如何能有更高的产出,或者是如何能有更大的产能。这往往就导致了两个结果:
-
努力工作,但忽视了个人成长,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人工作很多年但技能和成长方面好像是停滞的。
-
努力学习,比如看很多书,学习很多技能,学了很多东西,但并没有对外输出,这也是为什么会有“读了很多书,但依然是个穷人”的说法。
但从未考虑过的是,我的产出应该要和产能相匹配。不能一味的产出不提高产能,也不能持续在提高产能但不做产出。单纯的努力做任何一个方面,整体的收益都不是最大的。
我一直自认为自己也是后者,每天看很多书,学很多技能,但在收入和储蓄上并没有特别大的收获,虽然很多时候觉得大部分人的认知都不如自己。太多时候会给自己一个理由,先不急,先向内寻找。
-
对,向内寻找其实没有错,但不能一直向内寻找,他是一个一生的课题,如果想持续向内寻找,我们需要开始阶段性的对外输出,才能换取弹药,让我们能在未来的人生中进行更好的向内寻找。
-
另外就是,“不急”这个事,这其实也是拖延症,缺乏勇气的表现。不急,那什么时候急呢。永远都不急,直到有一天没办法了,可能才会硬着头皮上。
所以,产出和产能的平衡也是一种自我管理和自我认知的过程,想要平衡,需要先清楚的指导自己的产能,以及产出的方向。
-
产出的过程不会一帆风顺的,需要一个人生维度的北极星来指引我们,这也与我前几天的 Life Statement 相对一致。
-
自己的产能这个问题,也是最近在思考的问题。这个行为最好要周期性发生,能让我们更好的认识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