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记录着我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短小思考和感悟。

Notes

2025 Aug 03

想到一个事情,在未来,会产生 AI 哲学家。

2025 Jul 25

无我,并不是无我,而是从观察者视角看我,这个时候,其实就是无我。去除我执,也不会灭杀我,而是增加“我”的数量,我是我,观察我的是我,观察观察我的我也是我。

2025 Jul 18

好问题是有目的的。 它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探索或解决什么。 好问题激发思考。 它不寻求简单的是非答案,而是打开思维的空间。 好问题是清晰的。 它用精确的语言表达,避免歧义和混淆。 好问题是开放的。 它欢迎多元视角,不预设唯一正确答案。 好问题是相关的。 它与当下的语境、需求或挑战紧密相连。 好问题是真诚的。 它源于真实的好奇心,而非炫耀或陷阱。 好问题是深刻的。 它触及本质,而非停留在表面现象。 好问题是可探索的。 它提供了思考和研究的路径,而非死胡同。 好问题是建设性的。 它推动进步和理解,而非制造对立。 好问题是简洁的。 没有多余的修饰,直指核心。

2025 Jul 17

我的心中有一丝浊气,他源于我在 AIcoding 中面对黑盒编码结果的烦躁,我大概理解了管理半径的问题,当你的管理能力没办法让工作结果简单的量化和给你展示清晰逻辑的时候,你会变得不安、不知道 AI 会不会改错了已经改好的代码,这个问题在实际的管理中,确实很常见,所以,该如何更好的管理 AIcoding 的产出结果呢?

2025 Jul 15

你说,热爱,又何尝不是囚笼。

2025 Jul 14

先锋攀登的哲学,也许就是拒绝哲学——拒绝在思考中寻找答案,而是在手指与岩石的接触中,在肌肉的燃烧中,在心跳的加速中,找回那个不需要任何解释的自己。 一个人未来会怎样,要看他过去是怎样。切记。

2025 Jun 20

有的时候,人生中不断冒出来的目标,他到底是什么呢?有什么用呢?在去年的时候,我设想着走私人健康饮食这条路,一年也没什么突破,主要是自己发现不太好启动,今年开始攀岩,又想弄个攀岩记录的 App,现在也在不断探索中,这些目标首先都是跟随我的爱好来的,其次我在想,这些目标,对于人,本身,来说,他的意义是什么,是不是和我打游戏要通关一样,是为了让人有目标而产生的,他做不做的成,其实不重要。

2025 Jun 14

人之所以强大,是因为会思考,人之所以脆弱,是因为瞎几把想。

2025 Jun 03

你的优点是你的直觉很准,但缺点是发现了但不敢说出来,害怕冲突和别离。究其根本骨子里其实是个害怕冲突和失去的人。但装出来的洒脱。

2025 May 28

当开源模型的推理能力到达临界点,它可以用自己来改进自己 —— 就像一款编程语言可以写编译自己的编译器。 LLM 比狗聪明得多,但如果让你选择谁有意识,你会选狗。这个简单对比击碎了"智能=意识"的迷思。图灵测试测的不是智力,而是意识。 一旦失去执念,人就会进入游魂状态。(引自黑暗之魂的世界观)研究证实:有目标的人比快乐的人活得更长。这暗示了意识的本质可能就是"有目标的存在"。 隐私不是为了保密,而是为了保护自主性。没有隐私,就没有多样性。 这重新定义了我们对隐私的理解——它不是躲藏,而是创造独立思考和行动的空间。 当你想要一个知道一切的 AI 时,它会给你一个完全混沌的答案。全知导向无知 —— 这是信息论在哲学层面的体现。 意识的六层天梯 冲动意识(生存本能) 自我意识(镜像测试) 社会意识(共情能力) 理性意识(世界模型) 自我实现(书写自己的故事) 开悟(观察观察者) “所有问题都是搜索问题——在混沌中找到低熵的路径。“这将智能还原为一个优雅的数学问题:降熵。 “一个知道为什么活着的人,可以承受任何痛苦。"——尼采 这或许是整场对话的终极启示:**真正的智能不是计算能力,而是找到存在的理由

2025 May 27

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提出一万小时定律的那位)说,要保证权威的合法性,有三点: 你管理的每一个下属,他的声音都必须被你听到。 你指定的法规必须稳定,要有可预测性,明天的规定得跟今天差不多,不能朝令夕改。 执法必须公平。即一视同仁,而且前后一致,不能随机惩罚,不能今天这样干没事儿了,明天这么干就要惩罚。